戎州网 — 精彩生活从这里开始!
官方空间官方空间官方微信官方微信官方微博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首页 > 本地 >

黄河千里惠民生

责任编辑:朱笠发布时间:2019-10-24 15:47:31
来源:人民网点击:

黄河入陕第一站。吴超 摄

黄河在陕西绕开了一个“几”字形的弯,环绕着毛乌素沙漠,在陕北榆林奔腾流淌,演绎着“九曲十八弯”波澜壮阔的人文风光,孕育了两岸源远流长的璀璨文明。

金秋十月,陕北大地葱郁郁葱葱树木在秋雨中褪去了绿色,黄土高原沟壑纵横与树林一片金黄。乘车行驶在沿黄公路上,听着黄河的浪涛声一路向前,车在画中走,人在画中游。

“沿黄公路”历时8年建设,串联陕西省4市12县72个乡镇1220个村,惠及沿线人群超过两百万,解决了沿黄地区交通闭塞的窘境同时,也给沿线地区农业和旅游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

生态黄河:煤海碧水流 荒漠变绿洲

当源自内蒙古的乌兰木伦河与悖牛川河在陕西神木县城以北的房子塔交汇流入陕西,汇成了黄河中游著名的河流窟野河。

作为黄河的支流,窟野河在陕西省榆林市神木沙峁头村注入黄河,但由于流经沙漠和黄土塬区且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这条在内蒙古带给居民生活用淡水的“红河”,在陕西成了一条水势不定、时有淤积的“沙河”。

窟野河流域煤炭资源丰富,在煤炭开采、燃煤发电和煤化工相关煤炭产业的迅猛发展中,窟野河流域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供需的问题也成为了能源企业在绿色可持续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地处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的神东煤炭集团是我国首个2亿吨煤炭生产基地。面对大规模煤炭开采与脆弱生态环境的突出矛盾,多年来,神东煤炭集团不断创新绿色开采技术,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实现正向演替,在窟野河畔走出了一条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协调治理的主动型绿色发展之路。

走进大柳塔矿区,犹如走进了美丽的公园,图为大柳塔矿区水保公园。吴超 摄

在神东煤炭集团上湾红石圈小流域生态示范区内,前来散步休闲的市民络绎不绝,登上凉亭极目远眺,原本的煤炭沉陷区被一望无际的生态经济林所替代,放眼望去满目苍翠,一泓碧水掩映其中,湖面上不时有水鸟飞过,宛若置身水乡江南。谁能想到,这里就是神东上湾煤矿的沉陷区。

“神东矿区属于我国重度缺水的核心区域,年均降水量仅300—400毫米,而年蒸发量却高达2000—2500毫米,水资源弥足珍贵,保水形势十分严峻。煤炭开采过程中对水资源的保护利用重点在井下,难点也在井下。在多年的实践和探索中,神东人创造性地建立起一套分布式地下水库技术,给每个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环节都最大程度地植入绿色基因。”神东煤炭集团党建工作部主任高会武解释说,地下水库,就是利用地下采空区空间实现水的存储,再利用采空区底板的高差关系和矸石的净化功能,通过污水在采空区的流动实现矿井水的转移和净化。它实现了井下供水、井下排水、污水处理、水灾防治、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六大功能。

在荒漠治理中,神东煤炭集团探索出‘三期三圈’生态环境防治模式,做到主动防治、系统防治。现在,这里已经成了山清水秀的大公园。该企业通过地面建设45座污废水处理厂对排至地表的矿井水和生活污水进行二级处理,用于地面生产和生态灌溉;通过建设3座深度水处理厂,对处理后的矿井水再进行三级深度处理,用于居民生活杂用。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黄河中游地区不少区县坚持生态优先,确保黄河一湾清水向南流,确保这条生态河常清。

文化黄河:传承乡土文化 记住浓浓乡愁

 

佳县赤牛坬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乡村舞台剧《高高山上一头牛》。吴超 摄

“前山高,后山长,我家就住在高坡上,拉着老牛扛着‘桨’,爷爷的爷爷就这样;前沟短,后沟长,奶奶摇着纺车扬着场,奶奶的奶奶就这样……”

当夕阳缓缓地消失在山的尽头,夜幕来临。位于黄河岸边的赤牛坬村人潮攒动,村民在自家田地自导自演的实景舞台剧《高高山上一头牛》随着劳动号子开始了表演。该剧以陕北农耕文化为主题,以村子的半山半水为舞台,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高亢激昂的劳动号子,凄美纯真的爱情故事,感天动地的祭祀活动,如泣如诉的天籁之音,真切感人。在场的观众看过后纷纷叫好,掌声一片。

"通过这场由数百名村民共同参与的实景舞台剧和村子半山半水的舞台,我们累计吸引了游客68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3200多万。面对日益增长的游客,村里面成立了榆林市大美榆林乡村旅游有限公司,采取集体引领,村民入股的方式,专业化承包运营村里的博物馆和其他旅游资源,承包收入三七开,七成用于农民分红,三成用于村里投资发展,依靠乡村旅游有效地带动了村民的增收致富。 未来,我们将带动引领周边村落,特色互补,优势互用,共同发展新型全域旅游示范区。"赤牛坬旅游公司经理高根强告诉记者。

峪口艺术小镇。刘若望 摄

如果说赤牛坬是陕北故乡枕着黄河水的月亮,那位于佳县的峪口艺术小镇便是从陕北射出的一道点亮世界的绚烂光芒。位于佳县城南10公里处的峪口艺术小镇,大胆地提出了用艺术点亮了世界的想法。2017年,佳县政府部门决定重焕佳县峪口造纸厂活力,邀请并委托北京刘若望艺术工作室对造纸厂及周边景观进行创造性转化,将其改造成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集自然景观与艺术景观为一体的国际性艺术小镇。依托陕北特色民俗与现代时尚艺术的结合,这里的正在成为佳县乡村旅游的“网红点”。

峪口有1200多年手工造纸历史,目前仍有村民继续沿用传统手工造纸工艺,形成了峪口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峪口艺术小镇项目规划面积7.2平方公里,布局分为核心艺术区、民宿手工作坊区,古村遗址黄河码头区和峡谷观光区。

艺术小镇的发起人刘若望告诉记者,目前小镇已完成了艺术核心区书院、美术馆、窑洞博物馆一期的主题工程及布展,已具备接待游客条件。建成后,这里将成为黄河文明文化展示平台,将为佳县全域旅游发展注入新内容、新文化、新活力;也将有效带动促进佳县本地及周边餐饮住宿、商贸物流、文化娱乐和农业产品消费的发展。

富裕黄河:岸边枣飘香 富农正当时

黄河入陕第一湾就在榆林市府谷县的墙头农业园区。从位于府谷县墙头农业园区前园则村赵家山的观景台俯瞰黄河,宽阔的河面雄浑壮阔,黄河滋润了两岸的农业,府谷的农旅融合也是从这里开启了蓬勃发展的序幕。

“在以前,花生、玉米和大白菜是我们墙头传统农业中的‘老三宝’。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和市场的变化,我们在发展中逐步淘汰低产、落后品种,引进优质西瓜、辣椒等新品种。进入新时期以来,西瓜、辣椒、红薯和胡萝卜成为了我们这里产业的‘新四宝’。现在游客来可以参观我们打造的沿黄景区,购买我们的特色农产品,农业和旅游的深度结合,让墙头的发展更有底气了。”府谷县墙头农业园区党工委书记赵平向记者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墙头农业发生的新变化。

红枣丰收了。吴超 摄

同样,在距离墙头农业园区几十公里外的碛塄农业园区枣乡情枣业有限公司产品加工车间,贫困户郝二飞正在和工友们正在加工刚收上来的红枣。郝二飞在这里打工,每个月能收入3000多元,此外他家里5亩多的红枣和50多只羊也能换来不少收入。

以特色农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依靠乡村旅游为农村发展提供人气,让农村真正能留住人,沿着黄河府谷的这条绿色产业带正在打造,依靠沿黄公路,未来这条绿色产业带将为府谷的转型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涧县有着被誉为”天下黄河第一湾“的黄河太极湾自然生态旅游景区。走上玻璃观景台,大自然的又一杰作便在眼前呈现开来,黄河在这里陡然向西,转了一个近360度的大湾,因像极了太极图,故名为太极湾,景区内的景象壮观又不失婉约,在清涧县甚至沿黄旅游带上都称得上一处极致美景。

“太极湾不仅景色壮美,同时在这里我们还发现了许多早期人类活动的遗迹。为了保护遗迹并使之成为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与地方民俗相融合的旅游胜地,清涧县将以黄河大峡谷的自然景观为切入点,并修缮十王殿、静音寺等黄河古刹,更加深入的挖掘黄河文化与宗教文化,把太极湾打造成沿黄公路上集宗教文化、自然地理、历史人文于一体的太极胜境。“景区管理人员告诉记者。

神木县菜园沟村。吴超 摄

带动农民致富,乡村旅游是个好办法。沿黄公路的贯通使得榆林境内各县区的旅游交通瓶颈得以突破,提升了旅游出行环境,为促进全县旅游产业的繁荣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行驶在沿黄公路上,眼前的黄河胜景与道路两旁郁郁葱葱的枣林连绵不绝。近年来,榆林生态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和绿色经济产业带所取得的成就,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游客和这条与黄河相依的路便是最好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