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州网 — 精彩生活从这里开始!
官方空间官方空间官方微信官方微信官方微博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病毒与人是敌也是友

责任编辑:发布时间:2020-01-15 15:36:17
来源:人民网点击:

提到病毒,人们总会战战兢兢,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感染。但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病毒与人类沾亲带故,甚至说病毒“创造”了人类也不为过。

病毒“创造”了人类

美国国家科学院科学传播奖得主、知名科普作家卡尔?齐默在《病毒星球》一书中写道,早在40亿年前,地球就已经是一颗“病毒星球”。如今,生物呈现出的多样性很大一部分得益于病毒,就连我们赖以生存的氧气也有1/10是在病毒帮助下产生的,地球温度也与病毒活动息息相关。

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27年~公元1453年),病毒是指“蛇的毒液或人的精液”,既能“毁灭”也能“创造”。1892年,人类发现病毒是种全新因子,“它比细菌还小、有传染性”。现代医学认为,病毒体积微小、结构简单,需要劫持其他生命体(活细胞),将其变成帮自身复制增殖的“代工厂”,才能完成生命活动。这个过程中,病毒成了不同物种间的“基因交换桥梁”,为生物演化提供新遗传材料。

卡尔?齐默写道,因为人类祖先感染了上千种病毒,才形成了如今丰富的基因组。人类DNA片段中,约有8%来自病毒。如果人类祖先没有征用这些“病毒”,繁衍生息都是问题。演化过程中,病毒感染了包括人类祖先在内的哺乳动物,并将基因插入宿主的基因组。于是,哺乳动物的胎盘外层有了合成“合胞素”的能力,胚胎可顺利降生。几百万年来,哺乳动物又被不同种病毒感染,逐渐出现新分支,可以说,人类“脱颖而出”,病毒功不可没。

逐渐熟悉的“陌生人”

据统计,即使是健康人的呼吸道内,平均也驻扎着174种病毒,其中只有10%是已发现病毒的近亲,其余90%还十分陌生。得益于这些“陌生人”,过去一个世纪生物技术在探索中迅猛发展。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教授杨占秋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病毒是最简单、最小的生命体,但基因组结构复杂多样。近30年来,越来越多的新病毒和新病毒性疾病被发现,比如HIV病毒导致艾滋病、SARS病毒造成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病毒引起甲型H1N1流感。迄今,已知病毒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根据生物学特征、基因型和致病性的不同,又细分为不同的科、属和亚种。

至今,国内外学者仍致力于探索“病毒与健康”的关系,比如病毒的致病性、结构特征等。弄清这些问题,才能做到有效预防。但可以肯定的是,面对病毒威胁,人类逐渐掌握了更多主动权。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人类已消灭天花病毒;艾滋病从被发现时的“超级癌症”,现已转变为可防可控的“慢性疾病”;2009年,我国首先研发成功的甲流疫苗,让人类首次有效防控了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这些都证明病毒性疾病是可控的。

病毒是健康的敌人,但随着科技发展,病毒也成为研究生命活动的工具,更多地服务于人类健康。比如,医学界利用病毒研发出多种灭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刺激肌体产生抗体,如百白破制剂、甲肝灭活疫苗、流感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利用噬菌体病毒治疗细菌性疾病,或消灭致命性抗药细菌;将病毒制成精确制导药物,特异性攻击癌细胞;基因编辑技术中也常用病毒作为载体,引入新基因片段。截至2018年6月,70%以上临床试验中的基因药物载体为病毒。

学会与病毒共存

病毒无处不在,人类无时无刻不在和它们“打交道”。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防控病毒,杨占秋归纳了以下几点。

流感疫苗每年都要打。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约有2500万~5000万人因流感失去生命。一般来说,一旦感染流感病毒,免疫系统马上展开反攻,大多症状可在一周内缓解。如果免疫力较弱,可能造成更严重的感染,比如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脑炎等,危及生命。

杨占秋提醒,戴口罩、勤洗手、避免去公共场所等简单措施就能阻挡流感病毒,而接种流感疫苗更有效。但令人疑惑的是,为什么流感每年都会暴发,为何流感疫苗每年都要打?这是因为流感病毒宿主较多,复制速度快且十分“善变”,只要几个简单基因交换或突变,就能变成新病毒。人体疫苗接种后,2~4周抗体水平可有效抵抗病毒,但6~8个月后开始慢慢减少。等新流感病毒卷土重来,曾接种的疫苗已无力抵抗。因此,每年疫苗中的病毒毒株都会相应调整,大家一定要在每年流感流行季之前及时接种。

HPV疫苗并非一劳永逸。宫颈癌一般始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绝大多数人不知道自身是否携带HPV,因为免疫系统和病毒维持了微妙平衡:免疫系统把被感染的细胞清除出人体,体内病毒继续感染新细胞。一旦平衡被打破,人类就可能罹患癌症。

预防宫颈癌的最佳方法是接种HPV疫苗,其中四价疫苗基本可以覆盖主要HPV高危亚型,有效率高达90%。但这并非一劳永逸,由于HPV的亚型较多,接种疫苗只能针对其中几种,仍存在宫颈癌变的概率。因此,保持安全的性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习惯依然十分重要,最好每年进行一次妇科检查,其中包括宫颈癌筛查。

艾滋病不再是全球灾难。1980~1981年,美国洛杉矶5位患者被诊断为“奇怪的肺炎”,但病因未知;1983年,科学家首次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毒,但艾滋病已成为全球灾难;2005年,250万人因艾滋病死亡,有史以来人数最多。随着医学进步,艾滋病死亡率逐年降低。2018年,艾滋病相关死亡人数约77万,感染率、死亡率双下降。

杨占秋表示,HIV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患者与人握手或打喷嚏等,都不会传染。这样看来,传染性并不强,但十分致命。控制针头使用、发放避孕套、安全性行为等公共卫生政策的实施,取得了可观的预防成果。如今,数百万艾滋病患者接受“鸡尾酒疗法”,最大限度地抑制了体内的病毒复制,让患者重建或维持免疫系统功能,拥有相对健康的身体。(王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