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州网 — 精彩生活从这里开始!
官方空间官方空间官方微信官方微信官方微博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杨修谈鸡肋事件我的威望是否大过了曹操所以我必死无疑

责任编辑:发布时间:2019-10-30 16:04:59
来源:东方头条点击:

曹操:“鸡肋事件”说明杨修这人太厉害,在曹军的威力超过我了!

这一晚的“鸡肋事件”一下子击破了曹操的控制幻觉。曹操绝没有想到,杨修的影响力竞会如此之大,只用几句话,就可以让包括夏侯惇在内的全军将土俯首帖耳,其威力甚至超过了自己的军令。

曹操顿时想到,杨修曾经抹黑曹丕,等到自己死后,一旦杨修发挥他的影响力来干预接班事宜,必然会造成曹氏内乱。曹操这么一想,杨修就不可能有活路了。曹操是绝不会给子孙留下这么一个天大的“祸害”的。杨修就这样掉了脑袋。

曹操对杨修的猜忌其实早就开始了。当杨修举报吴质密会曹丕却搜查不得时,曹操对他的猜忌进一步加深。但是,杨修却毫无觉察。

以杨修之聪明绝顶,能够屡屡猜中曹操的心思,为什么却没能及早发现曹操对自己的不满,依然肆无忌惮地炫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呢?实际上,这是一种心理上的“智力负效应”。

所谓“智力负效应”:是那些屡屡从自己的聪明中获益的人,往往会变得不再在意他人的需要或感受。但这样的做法最终会给聪明人带来难以预料的伤害或灾难。

杨修凭借着自己的聪明,在曹营中获得了独一无二的地位和影响力。这些正向的反馈逐渐让他加深了过度自信错觉。杨修越来越将自己的聪明视为一种可以凌驾于任何规则之上的特权。但他却也因此日渐忽略了他人的感受。这就是曹操要将他问斩的时候,没有一个人为他求情的原因。

杨修谈“鸡肋”时,连曹操的脸面都不顾及了。

而更重要的是,杨修甚至连曹操的感受也不那么在意了。你看他在对夏侯惇分析曹操的“鸡肋心理”时,将曹操“进不能胜,退恐人笑”的窘态全然揭露,丝毫没有顾及曹操的脸面。

杨修死于鸡肋事件,看似偶然。但是,只要杨修一天没有从“聪明负效应”中摆脱出来,他的死于聪明就是一个必然。

司马懿如何看待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就像此前的孔融之死、崔琰之死一样,再次给司马懿敲响了警钟。司马懿明白,自己没有杨修那么聪明,如果因为曹操对自己的印象有所改观就掉以轻心的话,很可能也会惹来大麻烦。

当然,司马懿也不会因为这几个人的因言获罪,而不再对曹操进言。因为贾诩的成功经验早已让司马懿明白,进言是进身的必由之路,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说不说,而在于如何说。

曹操杀了杨修之后,为了彰显杨修确实是在蛊惑军心,继续屯兵斜谷,不进不退。但蜀军魏延挑战,曹操忍不住出战,竟然被魏延一箭射中了人中,幸得诸将拼命才保得平安。

曹操杀死杨修后,此时刘备已经占据汉中,此前司马懿曾经建议曹操攻占汉中。失去汉中的曹操顿时会发现自己的错误:没有重要司马懿!刘备占据汉中之举,直接帮助了司马懿上位!

诸葛亮随即指挥大军,多头进攻。曹操受伤之后,再无斗志,只好黯然退出汉中。曹操丢了汉中后,这才想起司马懿的好来。他十分懊悔自己当初没有采纳司马懿的建议,及时攻下蜀中,以至于现在连汉中也成了刘备的了。

曹操一退兵,刘备趁势攻打上庸诸郡,又占领了一大块地盘。随后,刘备进位汉中王。他最得力的辅佐大臣诸葛亮也成为事实上的丞相。曹操回到邺城,深觉司马懿的谋略可用,于是下令将司马懿从太子中庶子的职位上调任丞相府军司马,在自己身边负责军事谋划。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司马懿经过长达十年的等待与努力,再加上诸多机缘巧合,终于还清了年少轻狂带来的人际认知债务,成功扭转了曹操对他的不良印象,赢得了信任。结果虽然是可喜的,但代价也是沉重的。如果一切可以重来,司马懿一定会彻底放下自己的傲慢与偏见,不做预设地审视一切可能性,而不是凭着一己意气行事。

杨修之死,我们可以看出,他是太过于自信了,此前在曹操面前已经大展威风,聪明才智尽显,得到了曹操的大力夸赞,以至于达到巅峰时期的杨修甚至不顾及曹操的脸面,妄自猜测曹操的心理。我们还可以通过“鸡肋事件”看出,杨修在曹操军营的威力已经大过了曹操,所以,我觉得杨修之死是必然的。你们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