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州网 — 精彩生活从这里开始!
官方空间官方空间官方微信官方微信官方微博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

诞生800余天:勤务保障营成长记

责任编辑:发布时间:2019-11-07 14:18:54
来源:东方头条点击:

随着部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的推进,第80集团军某旅勤务保障营已经成立两年有余,其诞生究竟给部队后装保障带来哪些新变化?请关注《解放军报》的报道——

老营长心中的硝烟为何久久不散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仲崇岭

夜已深,营区内有间办公室灯还亮着。

走进这间办公室,笔者看到第80集团军某旅勤务保障营营长吴承贞正与老营长、勤务保障营装甲工程师康海春激烈讨论着什么。

新老营长挑灯夜战在忙什么?

抬头看到笔者,吴承贞一边起身一边介绍:“我们正在复盘上次在朱日和进行的基地化训练,与现在的训练进行对比,看勤务保障营有哪些新变化。”

走近细看,老营长康海春手里拿着一本“跨越-2017·朱日和”基地化训练复盘检讨总结。这本复盘检讨总结已被翻得卷起了边,很多地方都标着密密麻麻的字迹。

那场基地化训练已经过去两年多,他们为啥还在一而再、再而三地研究?

康海春解释说:“多研究一次,就能多找到一些问题。”

演练的硝烟早已散尽,心中的硝烟却久久未散。这两年多来,新老营长不止一次带领大家通过复盘回望那片战场。

2017年8月,康海春作为勤务保障营首任营长,带领全营官兵参加了旅“跨越-2017·朱日和”基地化训练。那次演练是陆军部队重塑后,首次组织基地化训练,研究探索对抗演练的方法路子。

在那次基地化训练中,全旅上下对勤务保障营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也让在后装战线工作了近20年的康海春对新编制的优势与效能感受颇深。

康海春意识到,只有盯着训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补齐短板,才能让勤务保障营的保障力实现大跃升,不断适应新体制编制的要求。

如今,康海春转任装甲工程师大半年有余,虽说职位有变,可他的心始终没有离开过勤务保障营。文书苏芳信说:“对勤务保障营,老营长倾注了太多的心血!”

在苏芳信的印象中,康海春当时为了掌握所需的专业技能,经常是翻箱倒柜查资料,一学就到下半夜;有些知识他不明白,就去班排向技术骨干请教,还经常和大家争得面红耳赤。有官兵说,如果不看他肩上的军衔,压根就猜不出他是个营长……

学得越多,康海春越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提升能力素质就像一场大考。即使转任装甲工程师后,康海春也始终处在满负荷的学习充电状态中。因为他心里明白,要想让勤务保障营具备精准保障、立体保障、全域保障、综合保障、持续保障的能力,确保遇有情况能够拉得出、上得去、保得好,要走的路还很长。

第80集团军某旅勤务保障营组织紧急抢修演练。仲崇岭摄

诞生800余天:勤务保障营成长记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仲崇岭

勤务保障营回来了!

中秋节前,看到一辆辆熟悉的战车由远驶近,早早就等候在营区大门口的第80集团军某旅官兵打起彩旗热烈欢迎。

前不久,勤务保障营在保障该旅前往朱日和进行基地化训练过程中表现出色,收获全旅上下诸多赞誉。

打仗,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打保障。随着部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的推进,勤务保障营已经成立两年有余,其诞生究竟给部队后装保障带来哪些新变化?

或许,从它成立以来的种种经历中,能够找到答案。

既管油料、弹药、器材的储存、运输,又管物资供应、装备修理和官兵卫生,勤务保障营几乎把过去后勤和装备保障的各种专业力量全部纳于麾下——

一下子掌握几十种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个营长不好当

在编制体制调整中,新组建的勤务保障营亮相了。

2017年4月,康海春被任命为第80集团军某旅首任勤务保障营营长。宣布命令时,大家无不向他投去羡慕的目光,因为这个营既管油料、弹药、器材的储存、运输,又管物资供应、装备修理和官兵卫生,几乎把过去后勤和装备保障的各种专业力量全部纳于麾下。

能当上这个营的营长,康海春当时也很兴奋。上任那天,不少战友打电话向他祝贺,有的战友调侃说:“你这一个营长相当于以前两个部长啊!”

兴奋过后,烦恼紧接着来了。新组建的勤务保障营由20多个小远散单位合编而成,许多人来自于其他旅团。要把这么多原来分属不同单位官兵的思想在短时间内凝聚到一起,形成一股劲,难度可想而知。

康海春也给自己算了一笔账:当这个勤务保障营营长,大小需要掌握几十种专业知识和技能,哪个不学透悟精,他都觉得自身的能力素质“缺了一块”。

有那么一段时间,他觉得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

深夜,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作为保障营营长,粮食、油料、弹药、器材……事无巨细都必须考虑周到,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部队形成作战能力。多次的失眠与反思也让他彻底明白,不是自己权力大了,而是肩头的担子与责任重了。

康海春的经历,折射着部队重塑之后许多基层指挥员的经历。

迈进新时代后,部队从规模结构到力量编成,从指挥模式到作战理念,全部焕然一新。对基层指挥员来说,在新体制编制下,既要“转身子”,也要“换脑子”。在能力素质上,必须适应新体制新职能的要求。

“不能胳膊上换上‘新牌子’,心里还守着‘旧摊子’。”勤务保障营组建之初,康海春多次与营连干部坐在一起开“碰头会”,研究制定 “建营军规”。为提振士气,康海春在全营官兵面前表了态,话语掷地有声:“要求大家做到的,我首先做到。”

从那时起,他事事处处率先垂范。战术训练他第一个爬;学习新装备,他处在第一梯队;体能考核,他站在第一排……

有身先士卒的干部,就有奋不顾身的士兵。

3个月后,康海春所在旅接到远赴漠北草原参加“跨越-2017·朱日和”基地化训练的任务。突如其来的重大行动,让勤务保障营官兵既高兴又担心。大家心里清楚,这次演练是陆军部队重塑之后首次组织的基地化训练,是非常难得的练兵机会。同时,这也是对勤务保障营保障力的一次全面检验。

受领任务后,勤务保障营官兵立即行动起来,从弹药油料、粮秣被装、战救药品、维修器材等方面,逐项明确物资储运标准,做好了训练前的各项准备。

勤务保障营相关专业训练任务明显增加,对骨干的指挥和组训能力要求提升,战场呼唤经历丰富、能胜任多个后装岗位的战斗员——

20分钟没找到点位,却找到了勤务保障人员与实战的差距

2017年8月的一天,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跨越-2017·朱日和”基地化训练拉开序幕——该旅采取轮装混编的方式,小群多路开进,并实施了远程投送。

历经4天3夜,该旅一路“打”到朱日和,行程上千公里。难能可贵的是,在勤务保障营官兵的努力下,数百辆铁甲战车全部按时到达集结地域。

各级对勤务保障营在近似实战条件下的表现相继给予肯定:“齐装满员按时到达集结地域,勤务保障营功不可没!”

尽管表现可圈可点,可在该旅领导看来,勤务保障营在基地化训练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和短板,这些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在对远程投送行动复盘检讨中,该旅领导清楚地认识到,尽管当前后装保障力量进行了整合,体系也初步搭建起来,但部分专业力量在规模缩减的同时训练任务明显增加,尤其是供应保障分队涉及的训练内容更多,建强相关专业的组训骨干队伍已成为当务之急。

谈起短板和弱项,勤务保障营教导员汪勇感慨颇多。这次远程投送中,装甲修理技师徐文达在执行抢修任务时,由于不熟悉地物识别、方位角量算和通视判断,带领修理分队走了弯路,多用了20分钟才找到修理点位。

20分钟,在今天分秒必争的信息化战场上,可能意味着一场战斗的结束。徐文达的经历让勤务保障营官兵冷静了下来:新时代,一名合格的勤务保障人员,不仅要具备优秀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基本的军事技能。

复盘检讨中,该旅领导的思想走得很远——勤务保障人才紧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岗位缺编,当前所编人才骨干只能满足日常训练需求,遇有较大军事行动,人才递补接续上存在一定困难;二是能力缺位,随着工作转岗、装备升级、武器换代,很多官兵的特长归零、知识断层,不少官兵甚至得从头学起。

新机构、新编成、新使命必然带来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重要的是如何解决这些新问题、迎接这些新挑战?

在该旅领导的支持下,勤务保障营制订了一系列措施:在结构上,整体抓连队、合理配班组,注重以老带新、以强教弱,多方提高官兵军事技能。在模式上,改变“一个师傅教到底”的传统方式,安排不同教员齐抓共育,构建群教群带新局面。在方式上,将选送培训与观摩见学相结合,实现官兵的增智强能。

针对战时前运后送难、任务强度大等保障特点,勤务保障营加大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采取日练周比月考季评方式,引导官兵在争先创优中提升综合能力;广泛开展“五小”活动,组织“红旗车手”“十佳修理工”“最美医生”评比,让先进吃香、实干有位的导向鲜明起来。

很多保障模块归属到同一个营建制后,各模块之间如何实现从“身合”到 “心合”、从“形联”到“神联”,成了勤务保障营必须迈过的坎——

从“十指并拢”到“攥指成拳”,这个过程不轻松

戈壁腹地,黄沙漫卷。

在一次联合战术兵团演练中,勤务保障营接到抢救抢修任务后,迅速派出保障力量,前往目标地域。

不一会儿,只见一辆医疗救护车抵达现场,两名医护人员身背医疗器具跳下救护车,迅速对受损战车上的“重伤员”实施抢救。

就在这时,一架直升机赶到现场。医护人员立即将“重伤员”送上直升机,空运至后方重伤救治组。

从“积木组合”走向“血肉融合”

■仲崇岭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自有战争以来,后勤保障能力一直关乎战局。

从某种意义上讲,打仗就是打保障。现代化战争,不仅是火力、信息力的厮杀,也是保障力的比拼,谁多拥有一支高效的保障力量,谁就拥有更大的胜算。

随着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的推进,部队出现一些“新景观”。勤务保障营便是其中之一。首次采访新编成的勤务保障营,感觉这个营官兵的“权力”实在是大,后勤装备保障方面的事几乎是无所不管。

在以往的建制中,这些保障力量专业种类繁多、人员成分复杂、布局高度分散,且分别归属不同部门,协调、使用、管理困难的问题长期困扰着各级指挥员。如今,原本高度分散的力量被整合于同一个营的建制之下,恰如散落的“棋子”置于同一“棋盘”上,掌棋者可根据当前任务,汇总多方情况进行评估,而后科学调配资源,直接实施指挥,实现精确保障。

军队后勤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军事斗争的基础支撑,担负着保障部队能打仗、打胜仗的重要职能。

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后装保障力量和作战部队在同一个战场上战斗,作战部队用战斗力消灭敌人,后装保障力量用保障力恢复战损、减少伤亡。显然,后装保障能力越强,部队综合作战能力就越强。

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后,比花岗岩还坚硬。

“合”起来的效果如何?勤务保障营在演兵场上的表现提供了很有说服力的例证。从过去战场保障的“积木组合”走向如今的“血肉融合”,这在相当程度上代表着后装保障力量的发展趋向。